3年來,李忠偉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巴山蜀水間不停奔跑。一年近50個扶貧項目,他每個點都要跑到,有的還要跑很多次。
在民生工程中不斷規範行政行為,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法治政府建設正不斷跨越“最後一公里”。從市政服務到住房改造,人民羣眾正在真切地感受到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獲得感。
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生動詮釋人民公安為人民;謀東進,東部新區公安分局掛牌成立;創楓橋,19個成都派出所躋身省級;護平安,用責任守護城市萬家燈火;展忠誠,周錢彭志剛同志用生命詮釋正義……
進入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疊加衝擊,成都經濟呈現恢復快、韌性好、可持續的良好態勢,走出了一條加速回升的強韌曲線。
抗疫信心從何而來?要從科學來。
目前成都已宣佈進入戰時狀態,全國人民都在關注成都疫情形勢。此次疫情出現以來,網絡上出現大量對疫情和患者調侃、諷刺挖苦的臆測,這種現象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11月中旬,川東渝北毗鄰之地,一座嶄新的工業園區正在擴容。園區內不少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生產的產品逐漸從過去缺乏技術含量的“傻大粗”變為市場走俏的“高精尖”。
2020年9月27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機運-20作為專機,首次執行運送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任務。
向秋卓瑪、所波以及成千上萬的農奴,擺脱了壓迫,獲得新生。
早上6時30分,天剛亮,被網民親切稱為“屋頂男孩”的全傑通已洗漱完畢,開始一天充實而緊張的學習。入學十多天,他正在適應大學新生活。
山高坡陡,氣候惡劣……在“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如何抓產業?記者在大涼山採訪發現,“打通”產業鏈、利益鏈、人才鏈已成為未摘帽貧困縣實現穩定脱貧的重要抓手。
52歲的彝族婦人曲麼木土火有一支小巧的口弦。少女時代,她喜歡坐在故鄉四川大涼山腹地金陽縣寨子鄉的蕎麥田邊,撥着口弦,看老牛犁地,看羊兒迴圈,看漫天繁星在夜空中眨眼。
秋意漸濃,四川省洪雅縣大大小小的稻田陸續顆粒歸倉,不久前還金波盪漾的稻海如同退潮一般,露出肥厚的土地。
如今,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郵,沿着一條條連接十里八鄉的農村公路,老百姓走在脱貧致富大道上。
在會理縣彰冠鎮代管村有一對創業“姐妹花”,姐姐何爽今年24歲,妹妹何倩22歲。2017年,何爽從航空公司空乘崗位辭職,回到家鄉賣起自家17畝地的軟籽石榴,一年後妹妹何倩也畢業回到家鄉幫姐姐賣石榴。
核動力人用沉甸甸的奉獻,托起核動力,鑄起核電站,挺起共和國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樑!
精準扶貧以來,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廣元市,聚焦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苦幹實幹,攻堅克難。
大涼山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單調乏味地重複了千百年。挖洋芋、割蕎麥、曬花椒、放牛羊……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莊重承諾,讓他們的命運激起了質變的浪花
雖已出伏,8月底的“秋老虎”依然兇猛。午後的大涼山,烈日炙烤着山川大地。在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以下簡稱新成昆鐵路)小相嶺隧道建設工地上,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的建設者們汗如雨下。
成都平原的水澤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這樣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同處四川盆地的巴山峻嶺滋養的巴文明,卻因為目前發掘研究較少,顯得更為神祕。
又是一個大涼山的雨季,雨水沖刷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城西北角的拉莫足球場。一羣個頭不一、膚色黝黑的孩子被教練分成了四組進行傳球訓練。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醫者之美。以生命守護生命——這樣的醫者,值得尊敬;這樣的事業,令人動容。
正值川西高原最美的季節,格桑花開、牛羊成羣。在查卡村“幸福温泉休閒度假山莊”的院壩裏,停了10多輛小車。49歲的伍的看着人來人往,不住地笑。
5日,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岐山村,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的馬新浩正使用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進行數據採集,並通過大數據智能飛行服務平台,對龍泉驛區行政審批局所批覆的臨時消納場進行面積和填方量的精確計算。
近年來,村裏外出務工的人多了起來,年輕姑娘嫁到外地,小夥討媳婦難,乾脆去外地安家或者當了上門女婿。43户人大多在鎮上安了家。
眼前一邊是滔滔金沙江,一邊是垂直落差近兩千米的懸崖。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大坪子鄉,一條公路頑強摺疊於懸崖間,從山腳通往各村民小組,108個回頭急彎。
她曾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做報告,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對話落馬官員,直面冷血殺人犯;也挖掘出許多重大典型的人物;在青海時,她是藏族百姓熟知的“加嫫(漢族女孩)記者”;回到四川,又成了彝族姑娘的“潛水家長”、大涼山百姓的貼心人。
在成都武侯區簇橋街道,一雙巨大的女鞋模型矗立在路邊,提醒人們已進入鞋的世界。
銅礦村不靠銅了!走進涼山州會理縣鹿廠鎮銅礦村,曾經開採30多年的銅礦因資源枯竭瀕臨停產,而漫山遍野的石榴樹果實累累,期待着又一個豐收季。
炊煙從百年藏式古民居嫋嫋升起,雪山草地白雲悠悠,羣山環抱溪水淙淙,犛牛與梅花鹿在鮮花盛開的草原上追逐……。
讓村民喜洋洋的“喜羊羊”是什麼?光種糧也能增收奔小康?北大清華的“學霸”來小山村幹啥?
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東鄰四川盆地,西連橫斷山脈,大涼山總帶給人們無盡遐思。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中,貧困猶如一根生鏽的鐵索緊緊綁縛着這片土地。
幸福來自奮鬥,實幹成就夢想。脱貧攻堅戰打響後,川蜀大地上,廣大貧困羣眾在黨員幹部帶領下不懈奮鬥,正在繪就全面小康的“新天府”畫卷,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正值暑期,走進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童伴之家”,屋裏是擺滿各類圖書的書架,一面牆上是孩子們筆觸稚嫩的畫作,屋外是滑梯、鞦韆和一個小小的舞台。
“家鄉過去窮得只有荒山坡、枯水塘,現在荒山變綠、水塘變清,願意到村裏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脱貧攻堅戰打響後,張家父子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户。張東昇被安置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為村裏護林,每月收入400元。
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范家村的范家小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村“麻雀學校”,卻被譽為“教育理念先進”。成功祕訣是什麼?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50年來,通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新時代,無不彰顯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個川西高原上曾以雪山草地著名的地方,今年初實現全域脱貧摘帽。現在,這裏的農牧民們又邁開新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來。
曾在雪域高原工作3年4個月的於泳,走遍了羌山藏寨幾十個貧困村,走訪了300多户建檔立卡貧困户,發現並解決扶貧問題百餘項。於泳説他非常自豪,自己的青春之火可以燃燒在雪山草地。
在四川省瀘州市敍永縣摩尼鎮新苗實驗學校,學生們不僅防毒、拒毒意識高,還當起禁毒宣傳的“小喇叭”。這些都源自這所偏遠山區學校對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近10年的不懈堅持。
如何精準施策、長遠治貧?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通過對國家能源集團長效幫扶的觀察,記者感受到,關鍵是要有一班捨生忘死的人深紮根,問着問題住進村,帶着思考發力拼。
“叮叮噹”“叮叮噹”“叮噹叮噹叮叮噹”……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棒託石刻公園裏,村民墨吉盤膝而坐,左手拿着鏨子,右手拿着扁平的鐵錘,有節奏地敲打着。鏨子下,一幅石刻畫開始清晰地呈現出來。
烈日下,在一片由河灘荒地平整出的青岡木耳種植示範基地裏,面容黝黑的下達石溝村黨支部書記索更帶着幾名村民忙碌着。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小區是社區治理的“最後100米”。作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100萬人的超大城市,成都現轄4000多個城鄉社區,近2萬個城鎮小區,其中“萬人小區”超過200個。
會師衝刺的步伐越來越快,貧困發生率居全國前列的布拖縣正在脱胎換骨。一雙雙手不辭辛勞,為脱貧攻堅補上最後的“拼圖”。
在政府引導下,近年來藍莓、脆蜜桃、獼猴桃、枇杷、李子、杏子等水果在當地試種成功並逐步推開,如今,丘陵村水果種植面積過萬畝,從過去的“茅坡”變成了“四季花果山”。
“太知道了!曾書記可好呢,每一户人家他都走遍了,誰家有困難都幫,看見誰家衞生不好了,他就自己拿上掃帚去掃。”
這個村有點潮,村裏養的雞是“時光雞”,鴨為“歲月鴨”,豬叫“年華豬”。聽説要給土特產代言,一羣七八十歲、很少照相的鄉親們拎起雞和鴨,抱着小豬仔,在鏡頭前開懷大笑。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位於天台山的科研工作站是一棟有三個房間的小木屋,其中一間是工作人員的休息室。室內4套高低牀緣牆而置,中間僅容得下一張桌子。
16日一大早,吉克石烏組織全村婦女到鄉衞生院做健康體檢,下午走村串户,記下村民對發展地方產業的想法。“要完善建議,把大家的心裏話捎去北京。”吉克石烏説。
4月3日,離家50余天的田華丹終於回到家,見到了丈夫和一對兒女。小女兒為媽媽遞上鮮花:“媽媽,你是英雄,我太佩服你了!”
受疫情影響,脱貧攻堅存在扶貧成果不夠牢固、有返貧風險的情況 尤其是作為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羣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產業扶貧的造血效能受疫情影響有所弱化。
初夏時節,位於秦巴山深處的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水寧寺鎮龍台村,上百名村民揮動鋤頭和鐮刀,在荒廢了近20年的撂荒地裏勞作。
截至5月14日,該縣所有安全住房已經完工,最後2315户羣眾將於5月30日前全部完成搬遷入住。這意味着,四川省總規模達136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接近尾聲。
13日清晨,51歲的某色達體比往常起得早些。陽光斜斜地照進他家坐落在獅子山海拔1700米的半山台地上的小院,鑽進了門縫,照亮黑洞洞的堂屋。
回憶起在武漢汗水與淚水交織的那61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主管護士謝澤榮説:“我最驕傲的是,我們沒有放棄任何一個病人,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康復了,這對醫護來説是最大的肯定。”
初見李鯤是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公安局的局長辦公室。椅背上掛着一件厚重的公安制服,茶几上放着半個又乾又硬的饅頭。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巖近日告訴記者,從2016年至今約有5萬件文物出土,這不僅是科學考古發掘的成果,也是多學科“黑科技”合作的結晶。
一輛印着卡通人物的舊麪包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開車的小夥寸頭圓臉濃眉,和車上卡通人物有些相似,這就是“留守青年”黃金,正趕往自己的無花果基地。
在脱貧攻堅的戰場,在那些艱中之艱、困中之困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批批年輕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獻。
在20歲左右的年紀一頭扎進茫茫林海,從此成了“深藏”於森林的年輕人,以羣山為伴,和草木為友。
趙脯菠説,學習焊接屬於陰差陽錯, 直到第一次拿起焊槍,我對焊接的理解,也就是把兩根鋼管連在一起。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澗新”。春茶採摘時節,川茶主產地之一的樂山市推出一系列惠農、惠企政策,千方百計確保春茶如期採摘加工,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捂好萬千茶農的增收荷包。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勒爾社,這個因2500多級鋼管組成的“天梯”而聞名的“懸崖村”已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作為兒子,父親病危他不在身旁;作為丈夫,他不顧家,妻子動手術也沒能陪護;作為父親,他拒絕幫兒子找份工作……
海底撈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喜茶“豆豆波波茶”從25元漲到27元,西貝莜麪村一份外賣土豆條燉牛肉80元……近日,多家知名餐飲企業漲價的消息引發熱議。
4月2日,這場森林火災明火被撲滅。撤離避險的羣眾也陸續返回家中。劫後餘生的柳樹樁,會永遠記住那19位勇士的姓名……
記者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縣城出發,來到支爾莫鄉的獅子山腳下,著名的“懸崖村”——阿土列爾村勒爾社就藏在雲端上。
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衞生月,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主題為“防疫有我,愛衞同行”的愛國衞生月正在以各種方式嵌入到社區生活中。
這些天,成都的早上還有些涼意,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的新隊員吉布里呷和隊友們,每天早上都進行體能訓練。
四川眉山天府新區貴平鎮合力村建檔立卡貧困户李成德在當地人社部門幫助下,來到離家不遠的中建鋼構四川有限公司,成為一名車間工人。
“作為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我們減免了6萬多元的車船税,又憑藉納税信用在建行獲得500萬元的信用貸款,而且享受政府貼息,年利率只需要3.05%。”
31日10時,記者在西昌市馬道街道見到了仍在西昌市燃氣公司值守的涼山州消防救援支隊政委徐旭。他告訴記者,30日17時左右,西昌市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稱,山火已逼近了西昌市燃氣公司
3月底的最後一個週末,在成都的一家言幾又書店裏,李豔檸正在翻看一本《哲學的故事》。“書店的恢復,讓熱愛讀書的人又聞到了書香。”李豔檸説。
馬明科告訴記者,他其實還是難捨做了幾十年的“老活計”。侄兒馬興圭對木工技術感興趣,他便傾心盡力地將自己畢生技術都傳授給他。
這些天,成都的早上還有些涼意,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的新隊員吉布里呷和隊友們,每天早上都進行體能訓練。
最近,養豬大省四川多地加快引入種豬,加快擴繁增量,恢復生豬產能。
疫情當前,分餐制再度成為熱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伴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分餐制再度進入社會視野,而與共餐密切相關的幽門螺旋桿菌也再度引起人們關注。
從汶川到羅馬,彈指一揮十二年。面對新冠病毒這一人類共同挑戰,中意兩國政府及人民再次展現出守望相助的誠意。
借宿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瓦古鄉尼勒覺村小學的第二個夜晚,我們與扶貧幹部圍坐在飯桌邊,飯菜已經涼了很久,“龍門陣”還在繼續。
四川華通檸檬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峻峯説。
目前,像老張這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已達1億人,佔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的80%,各地企業復工率和員工到崗率穩步提升。
儘管如此,農業無人機正在“飛”出新高度。
在四川興正源環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裏,2月下旬剛剛建成的熔噴布生產線正在運行,“等米下鍋”的四川口罩企業,現在終於吃上了“放心糧”。
將土豆削皮、切碎、蒸熟、搗成土豆泥,加入由鹼和橄欖油混合的皂液,再朝同一方向不停攪拌均勻,倒入模具,靜置兩天後,有着淡黃色澤、細膩質感的土豆手工皂成型了。
二郎山是川藏線的重要標誌,從茶馬古道到川藏公路,它總是與藏區交通變遷緊密相連,也改寫了許多人的命運。
在抗疫最緊要關頭,一對四川達州叔侄挺身而出,自帶工具千里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他們和兩千餘名通風工程技術員通力協作,共同創造了“火神山奇蹟”。他們的名字叫周國軍、周文堂。
無人機播撒農藥、“種田管家”打理水稻、農技專家在線看田……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確保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各地春耕圖裏出現的農業科技讓人眼前一亮。
沒有奠堂,沒有“打牛殺豬”,沒有邀請遠方的親戚……近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斯覺鎮的幾場葬禮都辦得靜悄悄的,老人去世的第二天清晨,親人們就按照習俗抬上山火化了。
農作物種收情況如何,決定了農產品加工、銷售等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樣,下游企業經營的好壞,也決定了上游農產品的價格和農民收入等。
當前有哪些硬核數字科技力量正在戰“疫”一線充當尖兵?它們發展前景如何?有何提升空間?其中哪些未來可能活躍在產業前沿?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2020年,涼山州發起脱貧攻堅戰的最後總攻,將全面完成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17.8萬名貧困羣眾脱貧的任務。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新華社記者在各地採訪看到,雖然突發的疫情給今年春耕備耕帶來了諸多挑戰,但春光不等人,春耕備耕已在全國拉開序幕,廣袤的原野上一派繁忙,為豐收描摹着底色。
土豆燒肥腸、熗炒蓮白、四川泡菜……1日上午,成都市金牛區“寇家大院”餐廳的執行店長陳心華和員工們異常忙碌,當天中午有近400份盒飯要做好並及時派送。
腹內深深的隧道里,工人們端着風鑽,鉚足力氣迎着堅硬的岩石鑽去,要把停工時間搶回來。這是成昆鐵路複線全面復工,出現在小相嶺隧道工程裏的場景。